出處簡介:2005年6月15日發售的DRAGON BOX 龍珠GT DVD附近的《Dragonbook GT》


當時的GT

龍珠GT監製森下孝三的訪問

製作訪問!為什麼要開始製作原創劇情,為什麼超級撒亞人4會登場,在奉上原作者鳥山明為GT所畫的彩圖同時,監製將會講解作品的謎團及背後的故事。

企劃階段中是打算由次世代做主角

首先我想問開始GT時的過程是怎樣的?

原作漫畫在龍珠Z播映期間完結,但我自己及其他人都不覺得已經完結,職員們、電視台以及贊助商都希望龍珠能夠繼續在逢星期3晚上7時的黃金時段播放,這就是這套作品在當時的氣勢及人氣。

但原作漫畫已經完結,因此就決定創作原創故事?

沒錯。原作漫畫的最終回是在魔人布歐一戰後的10年後,最初想法是動畫原創故事去填補中間的10年,當時亦思考了各種不同的故事,包括「讓阿包及杜拉柆斯大顯身手」之類的發展,亦即是次世代的角色。

所以當時的設想是「龍珠:次世代」。

後來我們聯絡鳥山老師及《週刊少年JUMP》編輯部告知希望創作新系列,在初期會議中,當時有一些意見是希望創作完全原創的故事,跟原作漫畫分開。無可否認,創作一套「跟原作漫畫不同的龍珠」連鳥山老師能好好享受。當時甚至有些意見認為不去跟老師的原作漫畫作出區分,是極大的不敬。因此就決定了創作方向是在原作最終回之後的故事,亦即是說,不受龍珠所影響的龍珠。

由鳥山老師命名,GT的由來

企劃階段中的GT是次世代的角色為重點,但現在回顧的話,基本上到最後都是孫悟空的故事。

大家都說「龍珠的主角是孫悟空」。笛子魔童、比達、杜拉格斯這些角色亦很受歡迎,但說到尾都是需要悟空。作為一名創作人,我切身體會到。另外,GT的最大注目點,是如何讓悟空參與阿包以及其他次世代角色的故事,我當初讓悟空變成小孩,主要是因為他在龍珠Z中他表現的故事已經到達極限,很難再創作出「有更強敵人來臨」這形式的故事,當時亦有意見是認為要回歸初期的龍珠動畫,因此最後就成為了他們在宇宙中冒險的故事。

為什麼要把舞台設置成宇宙呢?

單純因為方便創作。當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時,宇宙規模會比地球更好,而且原作的世界觀亦容許各式各樣的角色出場。如果我們能夠持續的話,這作品能夠再戰10年或者20年。(笑)綜上所述,因此我們把舞台設置在宇宙。

原作者鳥山老師參與過什麼呢?

東映動畫會把一些簡單情節,例如「他們會前往這類型的星球」交給老師過目。另外,他為我們新畫了少年悟空、阿包、杜拉格斯、太空船及一些主要角色的原案及彩圖。

我聽說是由鳥山老師親自為GT這標題命名的。

沒錯。我們只收到了標題,所以不知道具體意思。我們還在想會不會是取自GT車輛,並且拿出字典。最後我們解讀成「Grand Touring」,以此傳達公路電影類型的情節概念。(注:此書的開頭有鳥山老師親自解說GT的意思)

亦有一些意見指GT包含了Galaxy Tour的意思。

你提起這些,我想起當初龍珠Z都是一樣只是從老師手中收到了標題,因此最初我們拼命思考究竟Z是什麼意思。(笑)我們最後得出了各種不同的事後解釋。例如「Z是字母表最後一個字母,因此意思是要達到極限」、「Z會回到A,因此意思是重新來一次」。(注:鳥山老師說:「Z是字母表最後一個字母吧,這樣的話就結束了~所以我以此命名」原話節錄)

變身!?阿包的超級撒亞人

龍珠GT到最後終於開始了,在早期劇情中,阿包似乎在不少集數都佔很重戲份。

阿包的定位是很強,但仍然會輸給敵人,被悟空拯救,可以說是「令悟空成為英雄的女英雄」。稍為離題一下,在人氣電影「鐵達尼號」中,那是一個現在已是老婆婆的女英雄去回憶一名英雄的故事,因此令不少女性深受感動。這是製作電影的基本。如果英雄不去拯救女英雄,成年人或者會明白現實有時就是這樣,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殘酷的故事。英雄拯救女英雄會有一定程度的保證。因此我們創作的模式是阿包陷入危機,然後悟空對著敵人發怒:「我不會放過你的!」

雖然阿包有撒亞人血統,但她從未變身成超級撒亞人。

GT中有一集是阿包被變成了公仔(注:第11集「魯頓的咒咀!?阿包變成公仔」),那一集的模式是阿包引發了事端,然後由悟空解決。如果阿包變身成超級撒亞人的話,就會打破了這個模式。但如果阿包被變成公仔的這一集是較後的集數,或者阿包就有機會變身成超級撒亞人。

阿包是那種不聽勸告堅持己見的人,因此很容易引發麻煩。(笑)

沒錯。如果由杜拉格斯來擔任「事端引發者」,我們就需要解釋為什麼冷靜的杜拉格斯會做出如此魯莽的行動。最無聊的事物莫過於:為說明而說明。

由冒險演變成戰鬥

故事中途,繆博士、列頓將軍、BABY這些敵人陸續登場,令故事的激戰色彩開始變得濃厚。

最初我們只製作了26集左右的故事大綱,但大約在第3集的最終劇本完成後,我們在想:「無論我們再繼續製作多久,這些旅程的集數都不會變得有趣。」因此我們就中止了。(笑)正因為這樣,儘管老師排除萬難去為我們繪畫機露及太空船,但在中間開始就沒出現。(笑)

這真是可惜。(笑)那麼那些被廢棄的集數的內容是什麼?

我們曾經想過囚犯之星,以及其他不同事物。但我們不能永無止境地去製作這些集數,否則反而會變得沉悶,因此我們在會議中得出的結論是「讓地球陷入危機較好」、「有突出個性的敵人登場,他的自身故事將會隨著戰鬥逐漸揭露」。龍珠系列需要的果然是這種爽快感。

因此你就把路線由公路電影轉變成戰鬥。

不。比起突然轉變路線,不如說是自然地轉變。當悟空不是主角,故事變得難以控制,或者我應該說是變得不穩定。在大約500集電視動畫以及超過15套劇場版之後,我可以說悟空不是普通的角色,回想起龍珠Z中不是由悟空戰鬥的集數,就算收視率沒有下降,年輕的觀眾亦會不感興趣。成年人是看故事的,即使悟空不在,他們亦能享受故事會在沒有悟空的情況下發展,但小孩子是看角色的,所以必須讓悟空出場。正因為這樣,儘管原作漫畫中悟空只是沒出場一會,但對龍珠Z來說,我們都覺得已經過了很久,並且設法讓悟空在動畫中出場。(笑)

龍珠=悟空,在龍珠GT中悟空變身成超級撒亞人4,是否在早期已經想好的?

超級撒亞人4的想法是我們在故事中期進行微調時出現的。鳥山老師的品味貫穿整個龍珠系列,根據這個走勢,即使悟空有一天突然變成超級撒亞人4亦是不奇怪的。如果你把這一種「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方式套用去一般原創動畫上,觀眾大慨會覺得這套作品去故事結構很差。(笑)不過就算是用作表現實力大幅度提升的「變身」,我覺得超級撒亞人4已經是極限。

永遠向前邁進!這就是悟空

龍珠GT最重要的是什麼?

雖然悟空變成小孩象徵著回歸原點,但故事不是走回頭路這一點很重要。亦即是說,不太在意過去做過什麼,正是龍珠系列的最大特點。雖然重覆以前做過的事是較簡單快捷,但是一步一步邁步向前,這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原作中表明「悟空其實是外星人」,只是靠幾句簡單的對話就完結了,並不會進行回憶或者冗長的解釋。(笑)知道了他是外星人後,故事及設定都會在這裡開始繼續發展下去,由於這一種象徵,我不會讓龍珠重覆過去。

這亦是笛子魔童,天津飯,阿樂這些熟悉的角色甚少登場的原因嗎?

因為龍珠GT的製作並非為了延長龍珠Z。另外,我想亦有是因為我們苦於創作新敵人,我記得自己非常努力地去思考敵人會做什麼,以及他是怎樣的人。現在回顧這系列,龍珠GT的敵人有某些部分是參考了龍珠及龍珠Z的敵人。

龍珠GT亦在美國播放,而且十分受歡迎。

尤其是超級撒亞人4在那裡特別受歡迎。它是逢星期6晚上10時在有線電視台「Cartoon Network」中播放,大約有4%的6-11歲的男孩觀看,就算考慮到龍珠Z的人氣對此亦有一定影響,這個收視率仍然是十分驚人。

這系列是否類似日本一樣地播放?

不。其實美國首次播放時,在他們前往宇宙初期,阿包及機露大活躍的故事都被剪走了,直接進入中段劇情,悟空大活躍及變成了超級撒亞人4。之後就馬上把劇情推向跟超17號、邪惡龍的戰鬥去令到人氣大爆發,被剪走的宇宙之旅前半部分劇情在臨近結尾才加插進去。

他們不想打斷龍珠Z中打鬥為主的作品風格

奇怪的感覺…最後的一幕

龍珠日本國內及世界各地都仍然保持著高人氣,有很多聲音表示希望製作新動畫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製作劇場版。我希望跟以前的劇場版風格會有少許不同,會是更高質素。之前的劇場版是家庭式娛樂,整個家庭都能好好享受,但如果由我來製作,我會主要針對年青的成年觀眾。

龍珠GT首次播放後,觀眾的反應如何呢?

很多Fans都在本作超越了原作漫畫的「什麼都有可能發生」風格來作出評價。同一時間內,有一些Fans認為我們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風格進行得太過火,有些Fans說「為什麼你們要破壞原作?」,亦有人認為那些「破壞原作」的部分才是作品有趣的地方。龍珠GT可能趕走了一些由原作漫畫連載時就追看的Fans,但同時亦創造了不少新Fans,可能悟空對他們來說都一樣很重要。現在回想起來,可能龍珠GT的確跟「鳥山明作品」脫了鈎。但是我堅信就算是那些反對者,在看完最終回之後都會接受龍珠GT。

龍珠GT最終回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悟空乘著神龍前往遙遠的地方…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令人想說「謝謝你!悟空」。

對於最後一幕,龍珠GT一開始就已經決定好「我們就這樣做吧」,連悟空是生是死都不知道的景象,正因為我們早就決定好,所以在電視特別篇「勇氣的證明 四星珠」的結尾中,可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地出現。由於電視特別篇是原創故事,它所需要人力、勞力及金錢都遠超單純地在1小時內播放2集電視動畫,但即使此如,龍珠GT仍然給予我各種自由去進行這項工作,我真的非常感激。龍珠系列是我珍貴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