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簡介:2013年4月4日出版的日本雜誌「日經娛樂」2013年5月號
關鍵人物的證言!
在鳥山明的全面協助下,《龍珠》即將復活。這一復活的過程是如何實現的?為什麼《龍珠》和鳥山明至今仍然受到喜愛?集英社的歷代編輯、從動畫開始就深度參與的東映動畫董事、動畫導演和作畫監督現在揭示真相。
原作的力量
伊能昭夫
「V JUMP」「最強JUMP」總編輯
獨一無二的原作再度展開,成為了真正的兩代人內容的原因。
《龍珠》(以下簡稱《DB》)的人氣至今依然不減,數碼化商品持續推出,版權收入至今仍在集英社內名列前茅。負責企劃和監修這些商品的部門,是少年向月刊遊戲雜誌《V Jump》。此外,小學生向漫畫雜誌《最強Jump》也連載了《DB》的衍生漫畫《龍珠SD》。這兩本雜誌的總編輯伊能昭夫先生,曾擔任鳥山明設計角色的遊戲《勇者鬥惡龍》的負責人,與鳥山明交情已有20多年。他談及了《DB》作為商品和作品的價值,以及鳥山明的強大之處。
《DB》至今仍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龍珠SD》在《最強Jump》的讀者問卷調查中也排名第一。此外,目前《DB英雄》的卡片銷量極為驚人。曾經閱讀《DB》連載的是現在30到40歲出頭的一代,而他們的孩子則經常透過閱讀父母的漫畫書或觀看CS等頻道反覆播放的動畫版而成為新一代粉絲。 《DB》作為作品的內容,僅限於全套漫畫和當年播放的動畫。例如,與同樣是長壽內容的《幪面超人》相比,《幪面超人》一直有新作推出,父母一代接觸的是《昭和超人》,而現在則是《平成超人》,其內容是不同的。
《龍珠》透過精心反覆展開同一部原作,讓父母與孩子兩代人接觸到完全相同的內容,實現了真正的共同行為體驗。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父母可以自信地向孩子講述(笑),而且能讓親子真正一起享受樂趣,這可以說是《龍珠》的最大優勢。在當今的內容市場中,如何創造親子共享的體驗是核心主題之一。
鳥山老師對於完成的作品完全沒有執著。《龍珠》對他來說已經完結了,而且他是一個非常怕麻煩的人(笑),所以他從未主動想要用《龍珠》來做什麼。
希望重新呈現DB
儘管如此,這次劇場版能實現的背後,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鳥山老師對荷里活版《龍珠》的不滿。他認為:「這不是《龍珠》。」鳥山老師對長期以來支持他的粉絲心懷感激,為了回應這份支持,他希望親自呈現「這才是《龍珠》!」的感覺。
《龍珠》能夠超越世代和國界,受到廣泛喜愛,我認為原因在於它簡單明瞭的趣味。例如,《龍珠》的角色幾乎沒有內心獨白。他們的台詞都是直接表達,例如悟空說:「你很強啊!」笛子魔童說:「這破壞力太驚人了!」故事是透過角色直接說出來的,而非內心掙扎。因此,閱讀起來非常清晰明快。
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不顯得台詞過於解釋性,是因為鳥山老師僅憑畫面和動作就能表現一切。他的場景構成能力無法用其他詞彙形容,完全是天賦。他在戰鬥和動作場景中的現場感令人驚嘆,經常以非常意想不到的角度描繪角色,讓畫面充滿空間感,無需依賴台詞或角色表情來補充,讀者能直觀理解。此外,故事和角色設計徹底追求娛樂性,非常簡單直接。
悟空戰鬥的理由純粹是想變得更強,想和強者對戰,而不是為了懲罰壞人,他幾乎沒有勸善懲惡的意識。他的口頭禪是「算了吧」、「沒辦法」,性格開朗,始終向前看。即使擁有壓倒性的力量,他的性格和對周圍的態度也絲毫沒有改變。悟空的這些特質與鳥山老師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共通之處(笑)。
原作者的力量
武田冬門
《龍珠》第三代責任編輯
不依賴台詞、以繪畫與動作吸引人的鳥山明漫畫是如何創作的?
從《人造人類·斯路篇》途中開始擔任第三代鳥山明的責任編輯的武田冬門,迎接他的,竟然是鳥山明突然宣布《龍珠》要結束的消息。武田克服這一緊急事態,負責《龍珠》(以下簡稱《DB》)直到最終回。天才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呢?
第一次見面時,鳥山老師就說『要結束《DB》了』,這讓我非常驚慌。當時《DB》在《Jump》裡的人氣是絕對頂尖的。但是,我也能理解老師疲憊的心情,所以我建議他:「讓我們創造出老師真正想要描繪的反派角色,以100%滿足老師的形式來結束吧。」《DB》的反派角色,像是菲利和斯路,都非常帥氣。但其實老師喜歡圓咕碌的角色。他在設計《勇者鬥惡龍》的怪物時也說過,比起BOSS角色,他更喜歡史萊姆這樣的小怪物。
於是,「魔人布歐」誕生了。雖然有傳言說鳥山老師會以編輯為模型設計反派角色,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笑)。布歐的誕生並不是因為我圓咕碌的樣子(笑)。另外,原本搞笑要素很強的撒旦先生這個角色,最初只打算出現幾次而已。結果我告訴老師這角色很有趣,很有鳥山老師的風格後,他就很有衝勁(笑)。沒想到,竟然還誕生了魔人布歐與撒旦的友情故事,真是出乎意料。
不像漫畫家的異色之處
《DB》的魅力,我認為在於其出色的節奏感。在擔任編輯後,我明白了其中的秘密。鳥山老師並沒有按照一般漫畫創作的常規。例如,漫畫通常會利用所謂的『引子』技巧,為了讓讀者期待下週的連載,會把故事的高潮安排在最後一頁,並用大幅格子畫面來營造戲劇性,吸引讀者看下一回。 然而,鳥山老師卻會在最終頁依然用五到六個小格子結束,而不是使用大幅格子。他不需要為了最後的戲劇性而在中途調整格子的數量,這反而讓故事沒有拖踏,帶來了出色的節奏感。
老師比起畫漫畫,更喜歡畫一些交通工具的插畫。他特別享受繪製扉頁和封面的插圖。
老師看了很多電影,尤其是外國電影,據說在工作時也會播電影來看。不過,如果是字幕版,他會忍不住看字幕,工作就會停下來,所以通常會放配音版的電影,一邊工作一邊聽。這樣,透過台詞他腦中會浮現畫面,彷彿自己真的看過了。他是用耳朵「看」電影(笑)。這些電影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他創作故事和角色設計的靈感來源。
在嚴肅的戰鬥場景中插入搞笑橋段,也是鳥山老師的特點。長時間描繪戰鬥場景時,他自己眉頭也會緊皺,感到疲憊。為了放鬆一下,他會自然地加入一些搞笑內容。我認為這種「戰鬥×搞笑」的平衡,對現在《Jump》的作家們也產生了影響。
像鳥山老師這樣的才能,可能再也難以出現了。現在大多數成為漫畫家的人,都是懷抱志向主動去追求漫畫家的道路。然而,鳥山老師並不是這樣的。因此,他對漫畫沒有那種固執的美學或執著,甚至完全沒有留戀。他的理念是:「只要讀者在閱讀時感到非常愉快,那就足夠了。」這正是《龍珠》,也是鳥山老師對漫畫的理解。 因此,他從不傳達諸如「和平很重要」這樣的說教式訊息。劇場版電影完美地凝縮了這種鳥山式精神。
企劃的力量
森下孝三
東映動畫公司 副董事長
少數能講述《龍珠》故事的人之一,
闊別17年的電影復活背後的心願
森下孝三先生是1988年起於富士電視台每週三晚7點播出的高收視率動畫《龍珠》的初代製作人。該作品的平均收視率超過20%,成為了大熱作品。在此之後,他也持續參與了動畫《龍珠Z》、《龍珠GT》以及電影作品的製作,並與原作者鳥山明及集英社的鳥嶋和彥專務(《龍珠》的初代責任編輯)共同推動了《龍珠》的影像企劃。森下先生表示,這次時隔17年再次實現電影製作的關鍵,在於他自身的努力。
1997年左右,《龍珠Z》的後續作品《龍珠GT》播出結束後,雖然動畫結束了,但粉絲的熱情並未減退。因此,我一直在游說鳥山老師和鳥嶋先生製作新的《龍珠》系列或電影。不過,鳥山老師的回答總是「這已經是一部完結的作品了,就這樣可以了吧」。 在這段期間,我其實身體狀況出了些問題,大約過去的8年裡,我一直在接受人工透析治療。後來,我的健康狀況有所惡化。然後,鳥嶋先生答應了「森下先生能恢復健康的話就再做一次吧」。之後我接受了手術,身體恢復得很好。基於這份『約定』,鳥嶋先生說服了鳥山老師,這才促成了這次的電影製作。這就是這次企劃的來龍去脈。
與以往的電影不同,這次從企劃初期開始,我們就與鳥山老師針對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通過這樣的協商和推進,這次的作品變得更具深度。 鳥山老師提供了大量的故事大綱。這次並不是基於過去的原作重新改編,而是老師全新創作的故事,從頭到尾精心設置了伏筆。他甚至將台詞都寫進去了。雖然是為電影準備的故事大綱,但閱讀的感覺就像在看全新的漫畫一樣。這種細緻程度完全不輸漫畫原作。故事和台詞中,有超過90%是由老師親自撰寫的。
這次,鳥山老師參加了內部相關人員的首次試映,觀看了剛完成的《龍珠Z 神與神》。這是老師首次親臨試映會。在與工作人員閒聊的過程中,老師給出了許多想法,最終我們修改了約300個鏡頭。不過,這些修改並非由老師直接指示。作為一名創作者,老師絕不會說出可能傷害到努力完成作品的人心情的話。因此,工作人員從他閒談中提到的關鍵點中吸取靈感,並進行了調整。 例如,他會建議:「這裡改變一下腳步聲,可能更有震撼力吧?」這類針對影片完成度的意見
看看日本動畫的技術!
在全球都享有極高知名度的《龍珠》,其成功的原因,森下先生認為,是因為它包含了日本動畫的長處。
「世界啊,這就是日本的動畫!」對於這次的作品,我們充滿自豪。在全球範圍內,迪士尼等3D CG動畫也非常受歡迎。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日本還擁有製作2D動畫的技術。海外的粉絲非常期待這種特有的韻味。3D動畫中,電腦可以自動計算,但2D動畫則需要導演和動畫師經過多年磨練的技術來完成。這類人才如今幾乎只存在於日本。歐洲的製作者也經常來日本諮詢意見。
2D動畫,例如透過運用攝影技術,讓一張大的賽璐璐畫看起來像在移動,再配上台詞和音樂等演出效果,營造出動態的感覺。這種技術只有在日本才能找到。以《龍珠》為例,即使試圖用3D CG從360度完美呈現孫悟空這個角色,也可能因為觀看角度不同而讓髮型或表情顯得奇怪。因為鳥山老師設計角色時,是基於平面漫畫來追求最大魅力的表現。
但如果是2D動畫,即使像悟空這樣動作頻繁的角色,透過鏡頭的放大或停留,也能展現震撼力。漫畫的畫本來就是靜態的,因此這種方式不會產生違和感。正是因為這種技術,才能將比達、無限、笛子魔童、魔人布歐等鳥山老師富有個性的角色成功影像化。而3D CG動畫的角色,因為需要在三維空間中移動,只能選擇適合動態的設計,因此常常缺乏多樣性。
此外,日本2D動畫還有3D動畫所沒有的東西,那就是獨特的「間」與「蓄力」。比如「龜波氣功」,台詞是「KA~ME—~HA—~ME~HA—~」,畫面會停留在悟空的特寫,等待一段時間,然後才發出招式。在海外的粉絲活動中,大家也都這樣模仿「龜波氣功」。日本動畫特有的「間」,就是它的韻味所在。
「間」與「準備」的重要性
《龍珠》中這種「準備」的出現,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性。1988年開始播出的時候,還沒有錄影帶或DVD。孩子們每天放學後會匆匆趕回家,害怕錯過動畫。如果補習班延長,錯過了關鍵瞬間,就再也無法觀看。孩子們非常期待動畫,因此不像現在的電視劇那樣快速推進情節。例如,當元氣彈首次登場時,悟空高舉雙手聚集元氣,一直持續了1到2個月。孩子們看得心急如焚,擔心自己不在時,悟空會把元氣彈扔出去。於是,每週的收視率都在不斷上升(笑)。
這次的電影?當然也充滿了這種「準備」的場景。看過的人都說:「果然這才是《龍珠》啊。」請一定要到戲院感受一下。
影像的力量
細田雅弘(導演)/ギャルマト・ボグダンプロデューサー
(製作人)
劇場版製作團隊揭示鳥山明的訊息
執導《龍珠Z 神與神》的細田雅弘先生,從1988年開始就一直為電視動畫系列擔任副導演一職,擁有豐富經驗。他提到,東映動畫公司的森下孝三副董事長(當時的製作人,曾與他共事)在不久前向他提到了這次企劃。從那時起,細田與擔任這部電影製作人的東映動畫公司的ギャルマト・ボグダン先生合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這部作品。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提案是在2012年5月。當時森下先生告訴我,『有個劇場版的企劃正在推進,你想參與嗎?』後來才知道這是《龍珠》。能參與這種部享有世界性人氣的作品,我感到非常高興。」(細田)
雖然這是一個緊急的提案,但當時劇本的構思已經進展到相當程度。這次,原作者鳥山明親自創作了完成度很高的劇本大綱。這是鳥山明首次如此深入地參與動畫製作。
閱讀劇本時,我發現裡面不僅有台詞,還集合了所有讓人懷念的角色,這是只有鳥山老師才能創造出的故事結構,讓人感到非常新鮮。(細田)
ギャルマト・ボグダン先生補充說,鳥山明對這部作品傾注熱情的背後,還有時代背景的影響。
我記得大概是在東日本大震災過後半年左右,鳥山老師傳達了一個訊息,表示希望通過《龍珠》再次為孩子們帶來活力。基於這一點,我們在這次的製作中特別注意了一些細節,比如避免描寫人們因恐慌而四處逃竄的場景。」(ギャルマト・ボグダン)
因此,影片一開始營造了一種像同學會般的節日氣氛,但當故事進入戰鬥情節時,場地會設定為例如森林之類沒有有居民和建築物的地區。而且,這個地方被設定為世界首富莊子家中廣闊的後院,保證沒有人會因此受傷。城市中的居民只覺得,「膠囊公司」(莊子的家)又像往常一樣在舉行某種慶祝活動,並沒有太在意。其實,隨著鏡頭拉遠,其實正在發生牽涉整個地球的驚人事情(笑)。(ギャルマト・ボグダン)
為了傳達鳥山老師『地球還不應該被放棄』這份想法,我們特別注重展現地球最美的樣子,比如從空中俯瞰地球的風景。我們還用柔和的鋼琴曲來營造氣氛……(細田導演)
鳥山老師對這部作品傾注的心血,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不僅僅提供了故事大綱,甚至在劇本完成後,還多次與製作團隊進行反覆交流。
原作者親自創作台詞
具體我們交流了多少次已經記不清了,但一開始就有大量的故事和台詞,實在是塞不下(笑)。這些是鳥山老師的原創稿件,當然希望全部使用,但考慮到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觀影時長一般不在90分鐘內,因此無法完全納入。其實內容足以製作續集。本次的設定是莊子的生日會,所有角色都聚集在一起。雖然也有許多配角活躍的有趣場景,但因時間限制,只能忍痛刪減。(細田導演)
此外,鳥山老師為這次電影重新設計了所有角色,除了正在修行的比達和笛子魔童,其他角色都換上了適合參加生日會的正式服裝,完全可以說是「100%的鳥山明風格《龍珠》」。此外,今次的作品也成為首部在IMAX影院大銀幕上公開的日本電影。
IMAX影院的高解析畫質讓我們能夠非常精細且真實地描繪背景。不過,如果整部電影都採用這種方式,從前的《龍珠》粉絲可能會感到這像是一部完全不同的電影。因此,在前半段同學會般的派對場景中,我們特意營造了懷舊的鳥山風格,天空是淡藍色,整體設計與漫畫保持一致。但為了在IMAX高解析畫面下不讓輪廓模糊,我們甚至跑到美國進行了畫面微調,非常辛苦。
例如,開頭派對場景中的樹葉,與傳統動畫一樣,只畫出大約10片葉子作為一組。但進入戰鬥場景的森林時,樹葉則是一片一片地精細繪製,更加真實。天空的顏色也從最初的淡藍色,隨著動作場景變為深藍色,光線更強,岩石的陰影也更加鮮明。這些變化在IMAX的高解析畫面下能更加精細地呈現,這是本次的亮點之一。」(細田導演)
此外,我們詢問了細田導演和ボグダン先生有關《龍珠》人氣的秘訣。
他們個角色都有強烈的個性,因此容易讓人融入角色中。」(細田監督)
我認為這是鳥山老師獨特的畫法,雖然有點像美國漫畫,但其世界觀巧妙地融合了《西遊記》,將西方和東方元素結合在一起。這或許是作品能在全球受到喜愛的秘訣吧。此外,從海外網站上可以看到,為了配合日本的上映而來日本看電影的粉絲似乎也不少。(ボグダン)
令人好奇的故事結尾, 關於「還有更強的對手存在」這樣的場景,鳥山老師多次修改了台詞。「是否還會有更強的角色出現呢」,讓粉絲對續集充滿期待。
繪畫的力量
山室直儀(作畫監督)
唯一能讓孫悟空動起來的人談論如何描繪《龍珠》的復活
「目前在日本動畫界能畫出《龍珠》的人,只有他了。」原作者鳥山明和導演細田雅弘一致推薦的作畫監督山室直儀,擔任了此次劇場版的作畫監督。他曾參與各系列的《龍珠》電視動畫的製作,《龍珠》劇場版方面,擔任從《燃盡吧!!!熱戰·烈戰·超激戰》(1993年)到《最強之道》(1996年)的作畫監督和角色設計。此外,他還為DVD封面和卡片遊戲繪製插圖,是一位不斷描繪《龍珠》的資深動畫師。
2012年3月,我聽到了新作電影的消息,拿到鳥山老師的故事大綱後,7月開始畫分鏡,實際的作畫從10月開始,到2013年1月底完成。雖然製作時間和過去的劇場版相差不大,但這次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那就是鳥山老師親自設計了所有角色,包括悟空和比達。過去,鳥山老師只設計過敵方角色,而這次他首次全面參與,甚至在劇本修改後,重新調整了角色設計。例如敵方角色比路斯,最初是類似蜥蜴的形象,後來變成了現在像貓的樣子。
細田導演談到久違的《龍珠》劇場版,「山室先生真是很辛苦」的理由。「雖然我們邀請了一些在其他作品中累積了豐富經驗的優秀動畫師來參與這次的製作,但當他們真正開始畫《龍珠》時,卻有很多人無法適應。特別是在動作場景方面,《龍珠》有著獨特的時機和節奏。例如,當臉被打時,臉部沉入手中的過程的餘韻,以及放龜波氣功時的準備動作等。
動作場景是亮點
山室先生能夠成功描繪這些動作場景,不僅是因為他的豐富經驗,還因為他是少林寺拳法的黑帶擁有者,對格鬥技的動作有深刻的理解。
這次我自己也負責了分鏡,充分融入了中國拳法的元素。例如,在派對場景中,比路斯的戰鬥,鳥山老師原本的提案是用叉子和湯匙作為武器,但那樣動作不太靈活。所以我建議改成筷子,因為筷子可以用來抓住手腕、扭轉關節,甚至將對手摔倒,這更符合人與人戰鬥的動作邏輯。最終改成筷子的戰鬥場景非常帥,請一定要看看。我一直想畫中國拳法的動作場景,這次的創作讓我非常愉快。
這次最大的挑戰是,這是《龍珠》劇場版中首次全面使用數碼技術。以賽璐璐畫為例,動畫師可以忠實地描繪鉛筆原畫的線條。而在數碼化中,電腦會自動處理,線條和顏色顯得過於明確,反而讓人感覺不像《龍珠》,產生了強烈的違和感。因此,我們需要額外的手工處理,比如調整線條的粗細,或故意讓線條看起來更自然。當悟空從正面轉向側面時,如果動作顯得不自然,我們可以手動調整他的髮型位置,使畫面更好看。相比之下,CG技術就需要先輸入所有數據,才能進行處理,因此自由度較低。雖然過程中有很多困難,但後半段宇宙戰鬥場景,透過CG展現了空間的廣闊感和震撼力,這是CG技術的優勢。這次也是日本電影首次在IMAX數碼影院上映,希望大家能享受結合數碼技術的《龍珠》。
音樂的力量
FLOW(主唱主題曲與插曲)
透過海外巡迴再次感受到《龍珠》世界性的人氣
演唱過《交響詩篇艾蕾卡7》、《火影忍者》、《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等多部人氣動畫主題曲的搖滾樂團FLOW,在海外也擁有眾多粉絲。貝斯手GOTS表示:「當年《龍珠》大熱的時候,每週三晚上10點的動畫我必看,還會買《週刊少年Jump》、單行本以及遊戲。」FLOW的五名成員中,有四人是1977年至1982年出生的《龍珠》世代。
這次,他們為劇場版《龍珠Z 神與神》演唱了主題曲《CHA-LA HEAD-CHA-LA》和插曲《HERO~希望之歌~》。主題曲是影山浩宣為電視動畫《龍珠Z》演唱的國民級經典歌曲的翻唱版本。
感受到主題曲強大的瞬間
即使是現在去卡拉OK,我們也會唱這首歌(笑)。既然是以粉絲代表的身份來演唱,製作出不愧於原作的版本是最重要的。同時,我們也加入了FLOW特有的快速節奏感,使這首歌更具特色。(TAKE)
去年年底的FLOW跨年倒數演唱會和在日本武道館舉行的活動中,我們在這首歌的A段進行了‘Fly away’的呼喊與應答環節,觀眾立刻回應‘Fly away’,反應非常迅速。(KOSHI)
因為大家都認識這首歌,觀眾的反應非常熱烈!(KEIGO)
雖然是首次公開演唱,但觀眾的配合非常完美,果然感受到了《龍珠》的力量。(IWASAKI)
看來這首歌在現場的反應十分熱烈
另外,FLOW也經常舉行海外演唱會。
無論去到哪裡,總是不會缺少《龍珠》的cosplayer。甚至有人把臉塗成綠色扮演笛子魔童。在海外,觀眾對演奏的反應以及角色扮演的熱情,展現了這部作品的非凡魅力。(GOTS)
透過音樂,《龍珠》的熱潮在海外再次掀起,令人充滿期待。
周關產品的力量
內山大輔(
BANDAI NAMCO遊戲公司)
透過新作遊戲持續保持人氣,吸引兩代人的秘密
1986年,《龍珠》動畫在電視上首播,同年發售了任天堂紅白機遊戲軟體《龍珠 神龍之謎》,銷量突破100萬套。之後在1988年,超任遊戲《龍珠Z 超武鬥傳》的銷量超過140萬套。在《龍珠》漫畫連載期間,相關遊戲一直保持高人氣。
1995年《龍珠》漫畫連載結束後,BANDAI NAMCO的內山大輔表示:「漫畫連載結束後,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會轉向其他事物,因此遊戲的人氣也容易隨之減退。」然而,《龍珠》不同於其他作品,連載結束後粉絲的熱情依然高漲。2000年,隨著PS2的發售,許多人希望利用最新技術體驗《龍珠》。因此,在2003年推出了PS2遊戲《龍珠Z》,銷量達到150萬套,並在海外賣出310萬套。
透過遊戲再度掀起熱潮
自此之後,《龍珠》陸續推出了多款遊戲。「截至2013年3月,以PS2之後的《龍珠》遊戲為主,累計銷量已超過3000萬套。如果加上紅白機與超任時期的遊戲,總銷量接近4000萬套。(內山)
這一數字遠超其他漫畫改編遊戲。
連續10年以上,每年銷售超過100萬套的遊戲非常罕見。其原因在於,《龍珠》的世界觀與動作遊戲的完美契合。例如角色之間的近身格鬥,在大螢幕電視上玩時,非常震撼。而且,像孫悟空這樣的角色,無論在世界哪裡都擁有共同的吸引力。
遊戲也吸引了新的《龍珠》世代。例如,自2010年起在遊戲廳推出的卡片對戰遊戲《龍珠英雄》。玩家購買卡片後進行對戰,卡片的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億張。
每到週日,在購物中心的遊戲區域,經常可以看到父子一起玩《龍珠英雄》。父親一邊拿著攻略本指導孩子,「這裡該用比達」,這種親子同樂的場景展現了《龍珠》的強大魅力。
發行的力量
亞洲受矚目,霍士影業助推全球發行
2012年8月,《龍珠Z 神與神》的預告片在YouTube上發布,兩天內點擊量突破200萬次,其中大多數來自海外,這再次證明了《龍珠》的全球影響力。這次的電影由20世紀福斯影業與東映動畫共同發行。霍士的參與也讓電影在海外成為了重大商業項目,備受期待。
自2009年推出荷里活真人版《DRAGONBALL EVOLUTION》以來,我們一直想把動畫劇場版推向海外。霍士在全球的發行能力是頂尖的,我認為其他製作委員會的成員也對此充滿期待。」(20世紀霍士影業營業部的佐藤英之)
在接受採訪的2013年3月中旬,發行美國總部與各國高層尚未觀看試映,因此具體的發行策略尚未確定。
2012年9月在香港舉行的一場會議上,我們向亞洲分公司介紹了《龍珠Z 神與神》。韓國、台灣、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都反應熱烈,紛紛表示「希望盡快看到正片」。(佐藤先生)
南美市場尤其值得期待。特別是擁有日裔社群的巴西,當地的衛星電視台播放了《龍珠》動畫,對新作電影的關注度非常高。海外市場的成功也將成為《龍珠》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