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簡介:2022年6月11日《龍珠超 超級英雄》上映時戲院售賣的豪華版場刊

書藉封面

電影場刊導演訪問

兒玉徹郎 導演
出生於大分縣,隸屬於ECHOES。曾經作為影像導演,負責「光之美少女」系列的ending動畫、NHK的音樂節目「大家的歌」以及E電視的動畫等,他執導的原創短篇動畫「PIANOMAN」曾獲得多個獎項。在前作「龍珠超 布洛尼」中,他負責3D部分的製作。

對於「龍珠」這部作品,包括您的經驗,您有什麼樣的印象呢?

我從小學生時期就一直追看《週刊少年Jump》,一直都有「最受歡迎的漫畫」的印象。我曾經模仿了很多畫作。我現在仍然記得最令人感動的場面。在少年時代,悟空被桃白白打敗後前往花梨塔修練,當他完成修行回來時,即使受到桃白白的攻擊,悟空也很輕鬆。當時,悟空的用語有點變化。「真的很厲害,你做得很好」之類的。我還記得當時與朋友一起感到非常興奮的情景。「突然間變得像都市人了......嘛,算了」,悟空的成長讓我感受到了。當時我非常喜歡鳥山明老師的「龍珠」和小畑健老師的「超能機動爺爺G」。鳥山老師和小畑老師的畫技都非常出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請問在成為這部作品的導演之前的過程是怎樣的?

實際上,約五年前,我們與東映動畫公司合作,負責製作建模、色調、以及多邊形建模(CG建模完成前,小型多邊形集合起來構成表面的狀態)的陰影和材質等各種「試製版」(※試驗製作版的影像)。這幾種類型的試製版我都有參與過,但擔任導演的只有其中一種。試製版都有各自的主題及疑難,不論是否同意,都會呈現「我們想創造的東西」這類個性,但東映動畫公司給了我們建議,指出過去的「龍珠」中空中戰鬥較多,所以問我們可否把注意力放在更接地氣的功夫動作上呢?我們獲得這些建議後,考慮了一些限制,覺得效果不錯就進行製作。

那麼是鳥山明老師和監製確認了這些建議,才決定由您擔任導演的嗎?

我事後聽說那其實是一場競賽,「啊!是這樣嗎?」我當時感到非常驚訝。我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創作的結果,最終在良好的方向上完成,這真的是太好了。

在這部作品中,您使用了在CG之上進行「加筆」這一種獨特的方法。

我們已經使用賽璐璐製作了動畫20多年,這種方法確實非常高效,非常適合短篇作品。但如果是電影這類有各種各樣的「程序」,需要很多人參與的長篇或大型作品來說,這種方法並不適用。過去大多數人的意見是繼續使用以前的方法是都沒有問題,但我強烈感到對賽璐璐動畫的加筆是必要的。例如,在伽瑪1號舉槍的場景中,我們在衣服的褶皺上進行了加筆。這樣一來,質素確實大幅提升,大家終於意識到需要進行加筆,這種將「3D」和「動畫」結合在一起的程序,由修飾組進行必要的加筆,這種個程序大約是上映前半年開始的,通過添加這個程序,完成速度也加快了。這項工作本身並非大不了的事情,重點是需要「靈活的考維方式」,明確地確定「必要性」和「想要的效果」,然後執行即可。由於這一步驟,質素大幅提升,我認為這絕對是好事。當然,理想情況是「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完全用3D處理」,但這只是理想而已。

在前作《龍珠超:布洛尼》中,您參與了CG部分的製作,而在這一作中,您則擔任了全面統籌的職務。作為導演,您感到最困難的是什麼地方?

這次,最困難的是日常生活場景。我對戰鬥場景並不特別擔心,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比我更優秀的工作人員。但是在日常生活方面,由於過去這方面完全沒有成功的例子,我感到這是最大的挑戰。

例如,以前是「從A到B的3幀漫畫」,但由於角色變成了3D,現在變成了「10幀一直在動」。動作的幀數增加,表現的幅度也擴大了。由於格數太多,會出現了一些微妙且有意義的動作或效果,解決這個問題成為了CG行業的挑戰。在現實的CG中,「接近人類而產生的違和感」被稱為「詭異之谷」,而在全CG作品中會通過減少幀數來克服這一問題,但對於賽璐璐動畫,我認為這仍然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特別是對

於《龍珠》這樣的作品,對於「龜波氣功」或跳躍等動作,基本動作已經確立,但是如果問起「那麼《龍珠》的日常動作呢?」就不能立即回答。可以「做得更相似」,但「做得更相似」就夠了嗎?是否能創造出這些動作呢?像全CG那樣減少格數是否是正確的方法?這不是一種消極的思考嗎?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我的前提是不會用「因為是CG作品」作為藉口而努力,我針對這一點仔細地進行了審查,摸索各種動作和效果。在車內對話場景和最後夥伴聚集的部分後,我自己擔任了分鏡和導演,我認為這些部分展現了一些挑戰的痕跡。

在這部作品中,在畫面方面有沒有比較著重的地方呢?

我較著重紅帶軍的基地,尤其是讓「喉管看起來更舒適」這一點上(笑)。我很喜歡大友克洋導演,我認為男孩子都喜歡喉管。此外,由於舞台的概念是「把遊樂場翻轉過來」,我查看了各種主題公園的俯瞰圖等,努力使其色彩豐富,高低差顯著。我設計了幼稚園、監獄、室內,還有笛子魔童的修煉場。由於沒有設定的地方我都可以設計,這讓我感到非常感激。

如果要選一個特別用心的情節,會是什麼呢?

在開頭,阿包想飛上天的那一幕。在她覺得不行之前一刻,其實位置有所改變那一瞬間。「什麼呀?這一幕?」「這一幕沒什麼必要吧?」有不少人反對製作這一幕,但我認為能否呈現出「只看一眼未必留意到的情節」是很重要的。好像有某些東西存在,但你不知道是什麼。「這孩子內心肯定有什麼東西」的東西是很重要的。我希望呈現不是「大人眼中的孩子」,而是「孩子本身」。其實這個情節一直是候選的刪減對象(笑)。
還有一個場景是馬杰塔和赫德博士在車內交談,赫德博士從窗戶伸出手,把手弄得很黏。這也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場景。如果在速度超過60公里/小時的車上從窗戶伸出手...你會感到手部有一種軟軟的感覺吧(笑)!

請對觀看這部作品的觀眾說幾句吧。

觀看這部作品的各位,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如果你們有機會再次觀看,請留意其中精心安排的小彩蛋。而「企鵝貓」的玩偶和手機殼都是我們用心設計的喔!色彩的變化亦是我們滿載著玩樂心去製作的。另外,對於餅乾的吃法也相當講究的…!「這樣不對,那樣都不對,咔嚓咔嚓......」我們一邊吃的時候一邊做了很多研究。當然,除了這些小彩蛋之外,我們也在挑戰成為動畫行業未來的「日常生活表現」的標準,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注。